在今年的两会中,有一项建议为“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必修课地位”,其中的理由则是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作为国际主流语言,英语的教学课时约为学生总课时的10%,不仅如此,英语也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在人工智能发达的时代,英语学习究竟应不应该继续下去?
固然在日常生活中英语的使用率不算太高,再加上机器翻译的普及程度逐渐增强,也许只有10%的大学生能用得上英语或其他语种。但是,这并不代表英语的普及率应该下降。即使是有机器的翻译,语言里的社会、哲学、心理和情绪的反映也无法被表达出来,而且一些情感表达较丰富的词语或是微妙词义的词语,凭借目前机器翻译的水平,一定不会产生人工翻译的专业与完美。
国际化的社会需要主流语言英语,即便不会用到工作中,生活上我们也需要英语作为一扇窥探世界的大门入口,与世界接轨,必须需要继续英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