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这次今年统计后我们仍然又是被平均了!这次不是工资收入,而是各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这个时候,这个榜单上的数字一共会引起全网的一片哗然,因为大多时候,我们都在拖这个“平均数字”的后腿。
经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经济增长,这时我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在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中,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但是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达到19年的标准,在2023年,我们人均可支配仍然还是3万,说实话这个数据能说明的问题并不是一点两点了......2022年,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遥遥领先其他省份。2022年,浙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跨入6万元门槛,为60302元。
有网友认为对咱们经济来说,消费和买房才是重点。如果消费者更倾向储蓄,更希望提前还款,那可支配收入增加,每挣1块钱,花出去的比例越来越低。从这个角度说,可支配收入增加,但不去投资消费,只会是一个短期现象。同时房价的问题也一直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口,不少网友认为国内通胀率再低,每年都还是有通胀率的,只要时间拖的够久,别的东西都涨了,唯独房价没涨,也就等于是房价下跌了。泡沫也就被消除掉了。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要知道,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一系列应交款项,剩下的钱,就是你的“可支配收入”。这个难度着实是让在座的每一位打工人都面露难色了吧,果然我们总是那个被平均又同时拉后腿的人。那么关于该话题您还有什么其它意见或建议呢?又或者您还有什么其它值得分享的经历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