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近有关注新能源车市的人,肯定被最近又涨又跌的新能源车头条新闻搞得摸不着头脑,那么,这突然涨价又是突然降价,背后的逻辑在哪里?今年以来,市面上的新能源车型接连宣布涨价,动辄几千元,有的甚至上涨了数万元,这也让很多消费者打消了买车的念头。
但也有人预测说短期来看,如果碰到了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要消费者下单后苦等三五个月,那么成本就是个屁,企业是不可能按照“成本规律”来定价格的,而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定售价的。卖得越好,涨得越快。话虽这么说,但2023年题主还是有捡便宜的机会的。因为现在电动车市场竞争太内卷了,大家都亏本卖车,明年可能会更加亏本卖车的,同时与其捡便宜,不如理性琢磨一下自己的需求。并且除了对车企定价策略有影响,国补终止还有一个更大的影响可能体现在,将进一步动摇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攻守之势.
近期的特斯拉降价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在这之后引起的国内新能源“降价热潮”才是我们消费者值得关心的。从这个动作的幅度和事情紧迫程度来看,这个节奏确实是我们没想到的。与此同时1月17日,小鹏汽车官方宣布,自2023年1月17日14:00起,小鹏汽车官宣调整旗下部分产品价格,而针对特斯拉对老车主补贴不足受到诟病的情况,小鹏汽车与问界一样为老车主提供了足额的补贴。
但是正如我们之前分析的那样,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才刚刚开始,甚至包括传统车企也将被卷入这场史无前例的价格大战之中。事实上实际造车的成本和售价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不是说造车的成本低了,车的价格就会随之降低。说到底,还是因为新能源车的价格是极容易受到供应链价格浮动影响的。因为大部分新势力品牌还不具备通过体系化和自有供应链缓解冲击波的能力,所以涨降随人。那么关于该话题您还有什么其它意见或建议呢?又或者您还有什么其它值得分享的经历呢?欢迎讨论。